这次回家,我问我爸一个问题:孩子的性格是天生还是后天教育的?我爸给了我一个惊奇的答案:“不知道”。然后我把这个问题问从事教育事业大半辈子的叔叔,他说:“主要是遗传吧”。我同意这句话,这也印证了我对一些人和一些事在主观上的无奈。
我的农村伙伴们以我向下数(向上的略过):
两位男同乡同学初中毕业留家附近找活干;一位女同乡同学上海打工嫁到了一个南方城市;一位女同乡同学在本省读的大学,现在在她上大学的那个城市工作。
A上高职后去打工,B去读大学,C初中辍学南下打工现在迷茫中…,D初中辍学附近打工,E考上了一所一般的学校,读了两天便回来开店了,F复课决定再试一试,G大学毕业后去参军了,H初中毕业打了几年工,现在试着在开店。
我们都已发现,已经没有农民了……
爸爸一辈子的建筑工人,说现在他们一起干活做年轻的也40多岁了,偶尔有年轻的来,也干不长就走了…
我们发现,现在农村的孩子都在走着我们这个年代的年青人才开始走的路…
这次回家,大家都谈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拆迁,招商引资,民宅换住宅小区。大家好像都很兴奋,因为也许不多年,村上的人都可以住楼了。所以大家有钱的都在抓紧盖房(最大拆迁补贴),没钱的也在抓紧赚钱要盖房。不过我不喜欢这样,我甚至不喜欢我们村子的工业化,村子没有了安详宁静,地里没有了男人,也没有了那时新鲜的空气清澈的河水…我喜欢院子里妈妈种的那么多的菜还有果树,葡萄、石榴、无花果、柿子…尤其是那时的夏天,我没事就去院子里找红了的西红柿,大肚子的黄瓜,摘下来拿手一擦就大口吃起来… 也许这种状况维持不了太长时间了,但是想想这个村子富起来,那就工业化吧……
爸爸妈妈说,如果不是住宅小区的话,他们估计就可以退休了,债还完了,就没啥大事了,就没必要再这样太过劳苦了,我和哥哥至少都可以养活自己了。我想:哥哥、我和家里的三处房子,就是爸妈这一辈子。
在我们那个城市,在我们那个村子,在我们那个年代,能够上大学真的算是很幸运了。
我的农村伙伴们已经无法再当农民了,可是他们很多也不居住在城市,他们的未来是哪样子的呢?
我开始相信人的阶层,就像物以类聚,鸟以群分。我周围比我小的年轻人,我总觉得他们不成熟,缺乏眼光,缺乏学习能力。我这么埋怨,不知是对是错?